:::
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精神錯亂、言行失常。如:「癲狂」、「瘋瘋癲癲」。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iā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精神錯亂、言行失常。《梁書.卷三三.列傳.王僧孺》:「吾無昔人之才而有其病,癲眩屢動,消渴頻增。」唐.元稹〈廳前柏〉詩:「我本癲狂耽酒人,何事與君為對敵。」 2. 病名。一種反覆出現陣發性神志障礙、肌肉非自主性收縮、或感覺性障礙之疾。其特徵為發作時突然昏倒,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如:癲癇、羊癲瘋。隋.巢元方《巢氏諸病源候總論.卷四五.小兒雜病諸候一.癇候》:「十歲以上為癲,十歲以下為癇。」《王翰林集注黃帝八十一難經》卷三:「重陽者狂,重陰者癲。」 |
|
注音: | ㄉㄧㄢ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癲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