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烏有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wū yǒu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ū yǒu
解釋:
  1. 比喻虛無、不存在的事物。
    【例】他所有的家產在一場大火後化為烏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烏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ū yǒu
解釋:
1.漢代司馬相如〈子虛賦〉中虛構的人物。烏有,無有,表示沒有這件事。作者藉齊心烏有先生之口,提出各種問題。
2.比喻虛無、不存在的事物。南朝梁.蕭統〈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雖事涉烏有,義異擬倫,而清新卓爾,殊為佳作。」《三國演義》第一七回:「若將軍者,向為漢臣,今乃為叛賊之臣,使昔日關中保駕之功化為烏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烏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oo-iú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泡湯、落空。
同義詞: 摃龜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烏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烏有
相似詞 子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