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韃虜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dá lǔ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á lǔ
解釋:
  1. 原指中國大陸北方蒙古、女真等遊牧民族,清末特指滿清。
    【例】國父孫中山先生成立同盟會時,提出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做為政治綱領。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韃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á lǔ
解釋:
金人。後泛指外來民族。《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擔渴擔飢擔勞苦,此行誰是家鄉;叫天叫地叫祖宗,惟願不逢韃虜。」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韃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