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糧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ㄍㄨˇㄌㄟˋㄕˊㄨˋㄖㄨˊ:「ㄌㄧㄤˊㄕˊ」、「ㄇㄧˇㄌㄧㄤˊ」、「ㄍㄢㄌㄧㄤˊ」、「ㄗㄚˊㄌㄧ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糧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áng
解釋:
  1. 穀類食物的總稱。
    【例】乾糧、雜糧、糧食
  2. 古時以糧為田賦。
    【例】納糧、糧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áng
解釋:
[名]
1.穀類食物。如:「乾糧」、「雜糧」。《周禮.地官.廩人》:「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新唐書.卷一.高祖本紀》:「煬帝征遼東,遣高祖督運糧於懷遠鎮。」
2.賦稅、田賦。如:「納糧」。《明史.卷七八.食貨志二》:「瀅對以太祖嘗折納稅糧於陝西、浙江,民以為便。」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niû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穀類食物。
  2. [[名] ] 田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