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浪淘沙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làng táo shā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àng táo shā
解釋:
1.海浪一波波拍打沙灘,將泥沙滾上岸又捲走的現象。如:「我坐在海邊默默地看著浪淘沙,得到不少啟示。」
2.詞牌名。唐教坊曲。本七言斷句,至李煜製兩段令詞,名〈浪淘沙令〉。而柳永、周邦彥別作慢詞,名〈浪淘沙慢〉。
3.曲牌名。南曲入越調引子,管色配六字調或凡字調;北曲入雙角隻曲,又入羽調正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浪淘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