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促發力 - 教育百科
文 | |
化 | |
促 | |
發 | |
力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Instrumental Imperatives of Culture |
作者: | 詹棟樑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英國功能派的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Bronslaw Malinowski, 1884~1942)提出了「文化促發力」的理論,認為「文化促發力」是文化的主動力,這些主動力促成了文化進一步的組成並加強其精密度。尤其是在一個社群中,人的生物慾求,應該得到滿足。一種文化能夠昌明、發展及延續,有助於使人的精神欲求獲得滿足。這些都可稱為「文化促發力」。 主要的文化促發力有三:(1)經濟組織:做為促進文化進步的後盾;(2)法律:做為文化保持的支撐力;(3)教育:做為文化進步的引導。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文化促發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