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礴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17
  • 總筆畫 22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ㄆㄤㄅㄛˊㄍㄨㄤˇㄉㄚˋㄨˊㄅㄧㄢㄐㄧˋㄖㄨˊ:「ㄉㄚˋㄑㄧˋㄆㄤㄅㄛˊ」、「ㄑㄧˋㄕˋㄆㄤㄅ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礴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磅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槃礴」、「磅礴」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槃礴」:舒展雙腿而坐。宋.王安石〈虎圖〉詩:「想當槃礴欲畫時,睥睨眾史如庸奴。」亦作「般礴」、「盤礴」。

2. 「磅礴」:廣大無邊,混同充塞。《集韻.入聲.鐸韻》:「礴,旁礴,混同也。」晉.陸機〈挽歌〉詩三首之三:「磅礴立四極,穹隆放蒼天。」宋.陳亮〈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詞:「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亦作「旁礴」。

注音: ㄅ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礴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