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墜子 - 教育百科
ˋ
˙
  • 漢語拼音 zhuì z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ì zi
解釋:
  1. 垂懸在器物上,做為裝飾之用的小東西。
    【例】耳墜子、扇墜子、項鍊墜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墜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ì zi
解釋:
1.掛在器物末端,做為裝飾的小東西。如:「耳墜子」、「扇墜子」。《紅樓夢》第五八回:「昨兒是他擺弄了那墜子半日,就壞了。」也稱為「墜腳」。
2.耳墜子。《紅樓夢》第三一回:「把寶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額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寶兄弟,就是多兩個墜子。」
3.源於河南的一種曲藝。參見「墜子戲」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墜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關閩南語 墜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