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抱鑼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bào lu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ào luó
解釋:
宋元百戲中,戴面具,扮演吐煙火,帶銅鑼起舞,引人發笑的滑稽角色。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煙火大起,有假面披髮,口吐狼牙煙火,如鬼神狀者上場。著青帖金花短後之衣,帖金皂褲,跣足,攜大銅鑼隨身,步舞而進退,謂之『抱鑼』。」也稱為「鮑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抱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