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打梆子 - 教育百科
ˇ
˙
  • 漢語拼音 dǎ bāng z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ǎ bāng zi
解釋:
梆子,竹製或木製的響器,古人巡夜打更時用以敲擊發聲。「打梆子」指打更巡夜。《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你如今可到總鋪門口去,有覓人打梆子,早晚勤謹,可以度日。」《紅樓夢》第五九回:「穿堂內又添了許多小廝們坐更打梆子,已安插得十分妥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打梆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