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烏龍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wū ló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ū lóng
解釋:
1.黑色的龍。清.袁枚《子不語.卷一一.風水客》:「公面純黑,頸以下白如雪,相傳烏龍轉世。」
2.晉朝時,民俗以「龍」字做為家犬的命名。後世則以烏龍泛指犬。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烏龍臥不驚,青鳥飛相逐。」宋.柳永〈玉樓春.聞風歧路連銀闕〉詞:「烏龍未睡定驚猜,鸚武能言防漏泄。」
3.泛指出乎意料之外的錯誤或失誤。如:「今天的籃球賽,竟然有球員誤投籃框,真是太烏龍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烏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關閩南語 烏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