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ú w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毒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ú wù |
解釋:
具有毒性的物質。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毒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oxicant, Poison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能對生物體產生有害作用的化學物質。毒物或稱毒性物質的概念是相對的,有條件的,任何物質在一定的劑量和暴露條件下對生物體都可能產生毒性作用。因此毒物是指較小劑量能引起生物體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害的化學物質。有些國家規定,凡是一次口服攝入<5g/kg體重,或一小時內吸入氣膠或粉塵<2mg/kg 體重,或24小時皮膚塗抹<1g/kg 體重,能使50%大鼠死亡的化學物質都視為毒物。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毒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