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增廣生員 - 教育百科
ˇ
ˊ
  • 漢語拼音 zēng guǎng shēng yu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ēng guǎng shēng yuán
解釋:
明代科舉制度中,在固定的名額外,另增加錄取的生員。不領月米,地位次於廩生。簡稱為「增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增廣生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方志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增廣生員簡稱為增生,係明、清兩代地方府、州、縣學校在原有的廩膳生員名額之外,再增額所收的生員,沒有廩膳的待遇,員額不拘。明宣德年間規定,增廣的名額在京府學六十人,在外府學四十人,州、縣以次減十。增廣生的地位低於廩膳生,而高於初入學的附學生。生員在歲、科兩試中取得高等者,附學生可升補為增廣生,增廣生補為廩膳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增廣生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