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腺病毒 - 教育百科
ˋ
ˋ
ˊ
  • 漢語拼音 xiàn bìng d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n bìng dú
解釋:
環境中常見的致病原,大都經由接觸(如觸摸或握手)、咳嗽和打噴嚏的飛沫傳染,以及接觸帶有腺病毒的物體或環境而遭到感染。腺病毒可引起廣泛的疾病,如感冒、咽炎、支氣管炎、肺炎、腹瀉、結膜炎、膀胱炎、腸胃炎及腦膜炎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腺病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denoviru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可引起腺體、咽、結膜發炎,及急性呼吸道疾病之病毒。見腺體-咽-結膜病毒(APC viruses)。(戴佛香、陳吉平,最新微生物學辭典,1993)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腺病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