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背雙鋸魚 - 教育百科
白 | |
背 | |
雙 | |
鋸 | |
魚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白背雙鋸魚 |
英文名: | Amphiprion sandaracinos |
描述: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1.8-2.1倍。吻短而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圓錐狀。眶下骨及眶前骨具放射性鋸齒;各鰓蓋骨後緣皆具鋸齒。體被細鱗;側線之有孔鱗片 32-37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圓形,硬棘VIII-X,軟條 16-18;臀鰭硬棘II,軟條12;胸鰭鰭條16-18;雄、雌魚尾鰭皆呈圓形。體一致呈橘紅色,各淡橘黃色。體背由吻部沿背鰭基底延伸至尾柄另具一白窄帶。 |
|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聖誕島至所羅門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台灣南部有發現,但罕見。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