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剔騰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tī té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ī téng
解釋:
1.揮霍、敗壞。元.張國賓《合汗衫》第四折:「休提起俺那小業冤,他剔騰了我些好家緣。」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一折:「原是祖父的窠巢,誰承望子孫不肖,剔騰了。」也作「踢蹬」、「踢騰」。
2.形容圓滾。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則有分剔騰的泥球兒,換了你的眼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剔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