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筒欽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tǒng qī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ǒng qīn
解釋:
樂器名,吹管樂器。屬藏族、蒙古族吹奏的樂器。古代用於軍樂,約在西元十世紀,就已使用於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區古格王國的宮廷樂隊。銅製,筒身分上、下兩節,上細下粗,上端吹口呈杯狀,下端呈喇叭狀。吹奏時,將號筒扛於一人肩上,另一人手扶筒的上部吹奏。音量宏大,發音粗獷、低沉。多用於喇嘛寺院佛事、儀式樂隊。也稱為「大銅角」、「銅冬」、「銅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筒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