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北大西洋公約 - 教育百科
ˇ
ˋ
西
ˊ
  • 漢語拼音 běi dà xī yáng gōng yuē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ěi dà xī yáng gōng yuē
解釋:
西元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美、英、法、加拿大、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挪威、丹麥、冰島、義大利、葡萄牙等十二個原始締約國所訂立的公約,後有希臘、土耳其、西班牙、德國……等十六國相繼參加,共計二十八國。其目的是針對獨立國協共產勢力實行集體防禦政策,該條約的第五條款規定,任何締約國受到武裝攻擊,即視為對全體締約國的武裝攻擊,必須共同抗禦和支援。但這項條款一直到冷戰結束都沒有被動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北大西洋公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