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簧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ㄝˋㄑㄧˋㄓㄨㄥㄩㄥˋㄧˇㄓㄣˋㄉㄨㄥˋㄈㄚㄕㄥ˙ㄉㄜㄅㄛˊㄆㄧㄢˋㄉㄨㄛㄩㄥˋㄓㄨˊㄐㄧㄣㄕㄨˇㄏㄨㄛˋㄑㄧˊㄊㄚㄘㄞˊㄌㄧㄠˋㄓˋㄔㄥˊㄖㄨˊ:「ㄏㄨㄤˊㄆㄧㄢˋ」。
  2. ㄑㄧˋㄨˋㄓㄨㄥㄐㄩˋㄧㄡˇㄊㄢˊㄌㄧˋ˙ㄉㄜㄐㄧㄐㄧㄢˋㄖㄨˊ:「ㄊㄢˊㄏㄨㄤˊ」、「ㄙㄨㄛˇㄏㄨ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簧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g
解釋:
  1. 樂器中用以振動發聲的薄片,多用竹、金屬或其他材料製成。
  2. 器物中具有彈力的機件。
    【例】彈簧、鎖簧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g
解釋:
[名]
1.樂器裡用金屬或其他材料製成的發聲薄片,如笙、竽、管等。《詩經.秦風.車鄰》:「既見君子,並坐鼓簧。」宋.周邦彥〈慶春宮.雲接平岡〉詞:「絃管當頭,偏憐嬌鳳,夜深簧暖笙清。」
2.器物中具有彈力的機件。如:「彈簧」、「鎖簧」。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