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教育百科
ˋ
ˋ
ˋ
ˋ
ˋ
ˋ
ˋ
  • 漢語拼音 dì èr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ì èr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解釋:
  1. 西元1939年9月1日德國攻擊波蘭,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的世界大戰。由中、美、英、法、蘇等同盟國,抵抗德、義、日等軸心國的侵略;戰場包括歐、亞、非、澳四大洲;方式為陸海空之立體戰。
    【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受到軸心國侵略的國家中,只有中國和英國還能堅忍不拔的繼續作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第二次世界大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ì èr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解釋:
西元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攻擊波蘭,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投降之世界大戰。由中、美、英、法、蘇等國,抵抗德、義、日等軸心國的侵略;戰場包括歐、亞、非、澳四大洲;方式為陸海空之立體戰。主要過程:一、自開戰至一九四○年為德國席捲歐洲期。二、一九四一年德軍向蘇聯進軍,同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與歐洲戰場合成世界性之全面戰爭。三、一九四三年義大利首宣告投降。四、一九四五年德國不支東西戰線的攻擊而潰敗,於五月七日簽降。五、日軍因硫磺島之役失利,美國於長崎、廣島投下原子彈及蘇俄的宣戰而於同年八月十日宣告戰敗投降,至九月二日正式簽字。前後歷時七年,人口及物質的損失較第一次世界大戰更為慘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第二次世界大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