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蟪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ì
解釋:
  1. →蟪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ì
解釋:
參見「蟪蛄」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蟪蛄」:動物名。蟬類。吻長,體短。色黃綠,有黑白條紋,翅膀有黑斑。雄體腹部有鳴器,聲音響亮。生命短暫,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大徐本《說文解字.虫部.新附》:「蟪,蟪蛄,蟬也。」《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蟪蛄吟兮啾啾。」《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南朝梁.江淹〈郊阮公詩〉一五首之一二:「秋至白雲起,蟪蛄號庭前。」

注音: ㄏ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蟪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