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日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ì qiú r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地球日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ì qiú rì |
解釋:
潔淨地球的宣傳活動日,定在每年四月二十二日。參見「世界地球日」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地球日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arth Day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為保護地球環境,並強調由地方展開行動的一股由下而上的力量,於1970年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學生丹尼斯.貝斯所發起,並定下4月22日為「地球日」,當時曾舉行大規模市民活動,例如紐約市的「行人徒步區」活動及舊金山市的「生態博覽會」等。90年代由於「全球變遷」問題受到注目,地球日的規模更加擴大,迄今有145國及地區的二億人共同參與每年的地球日活動。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地球日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