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ㄐㄧㄥㄕㄣˊㄘㄨㄛˋㄌㄨㄢˋㄧㄢˊㄒㄧㄥˋㄔㄤˊㄖㄨˊ:「ㄉㄧㄢㄎㄨㄤˊ」、「ㄈㄥㄈㄥㄉㄧㄢㄉㄧ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癲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iān
解釋:
  1. 精神錯亂、言行失常。
    【例】癲狂、瘋瘋癲癲
  2. →癲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iān
解釋:
[形]
形容精神錯亂、言行失常。如:「瘋癲」、「癲狂」、「瞧她那般痴痴癲癲的模樣,真叫人擔心!」
[名]
參見「癲癇」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精神錯亂、言行失常。《梁書.卷三三.列傳.王僧孺》:「吾無昔人之才而有其病,癲眩屢動,消渴頻增。」唐.元稹〈廳前柏〉詩:「我本癲狂耽酒人,何事與君為對敵。」

2. 病名。一種反覆出現陣發性神志障礙、肌肉非自主性收縮、或感覺性障礙之疾。其特徵為發作時突然昏倒,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如:癲癇、羊癲瘋。隋.巢元方《巢氏諸病源候總論.卷四五.小兒雜病諸候一.癇候》:「十歲以上為癲,十歲以下為癇。」《王翰林集注黃帝八十一難經》卷三:「重陽者狂,重陰者癲。」

注音: ㄉㄧ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癲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