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許氏祿豐龍 - 教育百科
祿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許氏祿豐龍的頭骨較小,顳孔背位。齒列較長,牙葉狀,前後緣有鋸齒。前肢短,後肢強壯,股骨長於脛骨。三個荐椎組成的腰帶有大的髖臼孔,腸骨前端短而尖,後端加長,恥骨細弱,距骨小,有腹肋存在。 分布於中國大陸雲南祿豐
知識 1:
"許氏祿豐龍的頭骨較小,顳孔背位。齒列較長,牙葉狀,前後緣有鋸齒。前肢短,後肢強壯,股骨長於脛骨。三個荐椎組成的腰帶有大的髖臼孔,腸骨前端短而尖,後端加長,恥骨細弱,距骨小,有腹肋存在。 分布於中國大陸雲南祿豐"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許氏祿豐龍
中文亞目名: 蜥腳形亞目
中文亞綱名: 雙弓亞綱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蜥臀目
中文科名: 板龍科
中文綱名: 爬行綱
中文總綱名: 四足類總類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分類: 脊椎動物化石
地質年代: 三疊紀﹝Triassic﹞
學域-大分類: 地質-化石類
拉丁亞目名: Sauropodomorpha
拉丁亞綱名: Diapsida
拉丁亞門名: Vertebrata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Saurischia
拉丁科名: Plateosauridae
拉丁綱名: Reptilia
拉丁總綱名: Tetrapoda
拉丁門名: Chordata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絕對年代: 208-200myb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