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貔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ㄓˋ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一種猛獸。似虎,毛灰白色。《書經.牧誓》:「如虎如貔。」漢.孔安國.傳:「貔,執夷,虎屬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猛獸之一。似虎。《說文解字.豸部》:「貔,豹屬,出貉國。」《書經.牧誓》:「如虎如貔。」漢.孔安國.傳:「貔,執夷,虎屬也。」《隋書.卷一二.禮儀志七》:「左執豹環,右執貔環長刀。」

2. 喻將士之勇猛。唐.杜甫〈觀兵〉詩:「北庭送壯士,貔虎數尤多。」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五齣:「江浦迎鑾,願領貔貅,扶新主持節復讎。」

注音: ㄆ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貔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