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哭牆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kū qiá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ū qiáng
解釋:
位於以色列耶路撒冷的舊城內,為猶太人的精神象徵。哭牆原是大希律王擴建神殿的西牆,西元70年,羅馬大軍入侵,城堡於戰火中被焚毀,唯獨西牆殘留至今。此後猶太人又遭放逐,流浪世界各地。十幾世紀以來這面牆一直受到猶太人緬懷,既追念先祖事蹟,亦以堅定民族復國的信心。也稱為「西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哭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