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馬伏波射潮 - 教育百科
ˇ
ˊ
ˋ
ˊ
  • 漢語拼音 mǎ fú bō shè chá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ǎ fú bō shè cháo
解釋:
馬伏波,東漢伏波將軍馬援。馬伏波射潮指馬援在廉州射浪平海波的神話傳說。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六.射潮》:「廉州海中,常有浪三口連珠而起,聲若雷轟,名『三口浪』。相傳舊有九口,馬伏波射減其六。屈翁山先生有射潮歌云:『后羿射日落其九,伏波射潮減六口。海水至今不敢驕,三口連珠若雷吼。』人知錢王射潮,而伏波射潮,罕有知者。」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馬伏波射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