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禽言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qín y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ín yán
解釋:
1.禽鳥的鳴聲。唐.宋之問〈謁禹廟〉詩:「猿嘯有時答,禽言常自呼。」
2.一種詩體。由宋人梅堯臣所創。作者先依據禽鳥的鳴聲命名,再由名字引發聯想,抒寫情感。宋.蘇軾〈五禽言詩.敘〉:「梅聖俞嘗作四禽言。余謫黃州,寓居定惠院。遶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葦。春夏之交,鳴鳥百族,土人多以其聲之似者名之,遂用聖俞體作五禽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禽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