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銅器時代 - 教育百科
ˊ
ˋ
ˊ
ˋ
  • 漢語拼音 tóng qì shí dà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óng qì shí dài
解釋:
史家稱介於新石器時代與鐵器時代之間的時期為「銅器時代」。世界上最早進入銅器時代的是巴比倫、埃及等古代國家。中國自夏代到春秋、戰國時代即屬之。此時銅器的鑄造技術發達,且用途廣泛,如食器、酒器、樂器、禮器、祭器等,並雕鑄圖案紋飾及文字。因原料多為青銅,故也稱為「青銅器時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銅器時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