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鳴鞭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míng bi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íng biān
解釋:
1.揮鞭。唐.儲光羲〈長安道〉詩:「鳴鞭過酒肆,袨服遊倡門。」唐.劉長卿〈少年行〉:「薦枕青蛾豔,鳴鞭白馬驕。」
2.舊時,儀仗中使人肅靜的鞭形器具,振動時能發聲。《宋史.卷一四四.儀衛志二》:「上皇日常朝殿,差御龍直四十三人,執仗排立,并設繖扇,鳴鞭。」《明史.卷五三.禮志七》:「又凡早朝,御華蓋殿,文武官於鹿頂外東西立,鳴鞭,以次行禮訖。」也稱為「靜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鳴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