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礫石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lì sh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ì shí
解釋:
  1. 地質學上稱顆粒狀的岩石。由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經風化作用而形成,沉積於山麓或經河流搬運,沉積於河床上。
    【例】含礫石多的土壤,缺乏保持水分和養分的能力,十分貧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礫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ì shí
解釋:
小石頭。地質學上稱由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經風化作用而形成的小石子,通常直徑介於2-64毫米。常沉積在河床或山麓和山前地帶。《韓詩外傳》卷三:「夫太山不讓礫石,江海不辭小流,所以成其大。」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礫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