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棱鬚蓑鮋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棱鬚蓑鮋
英文名: Apistus carinatus
描述:
體延長,側扁。頭中大,頭背棘稜低弱。眶前骨具3棘,棘較長。口大,端位。腭骨具細齒。下頜有3長鬚。體被細鱗。背鰭連續,有淺的缺刻,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具硬棘 XIV-XV,軟條 8-10;臀鰭基底稍長於背鰭軟條部的基底,具硬棘 III,軟條7-8;胸鰭尖長,末端延伸至臀鰭基底後;其下方具一游離鰭,具鰭條11-12;腹鰭胸位;尾鰭圓形。體側上部灰藍色,下部淡色。背鰭硬棘部具一大於眼徑的黑斑;各鰭淡白,散在暗色斑駁。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與波斯灣,南至南非的納塔爾,東至印度與菲律賓,北至臺灣與日本,南至澳洲南部。臺灣的西、南、北部及各離島均有分布。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