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烏鵑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烏鵑
英文名: Surniculus dicruroides barussarum
描述:
體長約38cm。頭鼠灰色,頸側及後枕略帶栗紅色及白斑。虹膜褐色,具黃色眼圈。背面及翼暗褐色,有不明顯的褐色橫斑。尾羽褐色,約有五道黑褐色橫帶,最末端白色。頷黑色。腮兩側黑色,呈八字型。喉、頸側及上胸紅褐色,有黑褐色粗縱斑。下胸及腹部白色,有黑褐色橫斑。尾下覆羽白色,或雜有小斑。上喙黑褐色、下喙黃色。腳黃色。
分布:
繁殖於喜馬拉雅、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華中與華南、台灣。部分族群於菲律賓、大巽他群島度冬。台灣分布於全島中高海拔約1,200至2,500公尺的山區,但遷移過程亦會出現於平地及低海拔地區。離島澎湖、蘭嶼、龜山島曾有紀錄。
作者: 林文宏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