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棺材板 - 教育百科
˙
ˇ
  • 漢語拼音 guān cai b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n cai bǎn
解釋:
1.棺材。
2.比喻人面無表情。如:「瞧他那一付棺材板似的臉孔,不知道又是誰招惹了他?」
3.一種小吃點心。將炸熟的方形麵包挖空,填入奶油麵糊,配上雞肝、豌豆、蝦仁、馬鈴薯、花枝等材料,再將原挖出的麵包片覆蓋上。因形狀與過程像棺材封棺一樣,故稱為「棺材板」。流行於臺南市一帶。早期也稱為「雞肝板」。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棺材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