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黑腹櫛角螢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Vesta scutellonigra Olivier, 1913 黑腹櫛角螢 Vesta scutellonigra Olivier, 1913 黑腹櫛角螢是日行性的螢火蟲,具有發達的櫛齒(梳子)狀觸角,全體黑色,前胸背板則是鮮艷的桃紅色,腹部末端則是黃褐色,有兩個點狀的發光器,能發出綠色的持續光。在臺灣屬大型的螢火蟲,體長有14~19mm,雌蟲體型一般較雄蟲為大,且身體較寬,觸角的櫛齒則較短。臺灣的螢火蟲中的赤腹櫛角螢V. impressicollis Fairmaire與本種頗類似,但是腹部為鮮豔的桃紅色,可資區別。 臺灣特有種,分佈在嘉義和花蓮(含)以南地區的平地和低海拔山地,在墾丁地區是很常見的種類。成蟲3~5月出現,日間會在林下低飛,夜間偶爾可見到發光中的個體。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黑腹櫛角螢
世界地理分布: 中華民國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鞘翅目
中文科名: 螢科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總科名: 菊虎總科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屬名: Vesta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Coleoptera
拉丁科名: Lampyridae
拉丁種小名: scutellonigra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總科名: Cantharoidea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