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躑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í
解釋:
  1. →躑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í
解釋:
參見「躑躅」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躑躅」:

⑴ 徘徊不前貌。漢.秦嘉〈贈婦〉詩三首之二:「臨路懷惆悵,中駕正躑躅。」《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

⑵ 植物名,山躑躅之簡稱。

2. 跳蹬。《初刻拍案驚奇》卷七:「那龍鳳螭豹百般鳥獸,盤旋的盤旋,跳躑的跳躑,飛舞的飛舞,千巧萬怪,似是神工,不像人力。」

注音: ㄓ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