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hacerella montana - 教育百科
E | |
p | |
h | |
a | |
c | |
e | |
r | |
e | |
l | |
l | |
a | |
m | |
o | |
n | |
t | |
a | |
n | |
a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
英文名: | Ephacerella montana |
描述: 本種之稚蟲與同屬之E. glebosa相當相似,可由下列形態特徵分辨:1.全身體色為棕色和暗棕色之間。 2.頭部:小顎鬚較E. glebosa短,其端部只達小顎之外瓣-內葉複合體(galea-lacinia)之中央處。另外,小顎之外瓣-內葉複合體的腹面近端部具有一大型圓鋸齒狀突起。3.腹部:和E. glebosa不同,腹部背板瘤突較長且明顯,並且在腹部背板X後緣有一對小而鈍的瘤突。腹鰓存在於腹節III至VII。鰓III至VI大小相近,鰓VII極小。 體長:老熟稚蟲,雄蟲:10.20-12.35mm。雌蟲:11.40-13.90mm。此種為台灣特有種。 |
|
分布: 台灣。稚蟲分布在台灣中部。 |
|
作者: | 陳彥霖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