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丕 - 教育百科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5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大。
    【例】丕績、丕業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大。《書經.大禹謨》:「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天下之壯觀,王者之丕業。」
[副]
大,表示程度深。《北史.卷一二.隋本紀.煬帝》:「朕又聞之,安安而能遷,民用丕變。」《宋史.卷一三三.樂志八》:「丕闡文德,靡忘發揚。」
[動]
遵奉、秉持。漢.班固〈典引〉:「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疇能亙之哉!」
[連]
乃。《書經.禹貢》:「三危既宅,三苗丕敘。」
[名]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丕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