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季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ㄗˇ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ㄨˇㄉㄞˋㄒㄩㄥㄉㄧˋㄐㄧㄝˇㄇㄟˋㄆㄞˊㄏㄤˊㄗㄨㄟˋㄒㄧㄠˇ˙ㄉㄜㄖㄨˊ:「ㄅㄛˊㄓㄨㄥˋㄕㄨˊㄐㄧˋ」。
  2. ㄗㄨㄟˋㄏㄡˋㄇㄛˋㄨㄟˇ˙ㄉㄜㄖㄨˊ:「ㄐㄧˋㄉㄨㄥ」、「ㄐㄧˋㄕˋ」。
  3. ㄙㄢ˙ㄍㄜㄩㄝˋㄨㄟˊㄧˊㄐㄧˋㄖㄨˊ:「ㄒㄧㄚˋㄐㄧˋ」、「ㄔㄨㄣㄐㄧˋ」。
  4. ㄕˊㄑㄧˊㄓˇㄧˊㄉㄨㄢˋㄕˊㄐㄧㄢㄖㄨˊ:「ㄏㄨㄚㄐㄧˋ」、「ㄨㄤˋㄐㄧˋ」、「ㄩˇㄐㄧˋ」。
  5.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ㄕˊㄐㄧㄢ˙ㄉㄜㄉㄢㄨㄟˋㄧˊㄐㄧˋㄧㄡˇㄙㄢ˙ㄍㄜㄩㄝˋㄖㄨˊ:「ㄓㄜˋ˙ㄍㄜㄐㄧㄝˊㄇㄨˋㄧˇㄐㄧㄥㄗㄨㄛˋ˙ㄌㄜㄕˊㄙㄢㄐㄧˋ。」
  6.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季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季有三個月。
    【例】這個節目已經做了十三季。
  2. 一個固定的時期。
    【例】花季、旺季、雨季
  3. 古人用伯、仲、叔、季作兄弟排行,年齡最小的稱為「季」。
  4. 末了的。
    【例】季冬、季春
  5.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古人用伯、仲、叔、季作兄弟排行,年齡最小的稱為「季」。
2.弟的代稱。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3.計時的名稱。一季有三個月。如:「春季」、「夏季」。
4.一個固定的時期。如:「花季」、「雨季」、「球季」、「旺季」、「淡季」。
5.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季有三個月。如:「這個節目已經做了十三季。」
6.姓。如春秋時吳國有季札,漢代有季布。
[形]
1.末了的。如:「季春」、「季冬」。唐.劉禹錫〈祭福建桂尚書文〉:「始識尚書,貞元季年。」
2.幼稚未成熟的。如:「季女」。《周禮.地官.山虞》:「凡服耜,斬季材,以時入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ì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指季節。
  2. [[量] ] 計算同一土地一年中可種植作物次數的單位。
音讀: Kuì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