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蚶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ān
解釋:
  1. 動物名。軟體動物門斧足綱蚌屬。外殼淡褐色,肉味鮮美可食。生活在淺海泥沙中,可人工養殖。 △蚶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ān
解釋:
[名]
動物名。軟體動物門斧足綱蚌屬。外殼淡褐色,肉白可食。生活在淺海泥沙中,可人工養殖。也稱為「魁蛤」、「蚶子」。因其介殼厚且堅硬,有縱線突起,像屋瓦的楞角,故俗稱為「瓦楞子」。《爾雅.釋魚》「魁陸」句下晉.郭璞.注:「《本草》云:『魁狀如海蛤,圓而厚,外有理縱橫。即今之蚶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a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貝類。肉可以食用。生活在淺海泥沙中,可以人工養殖。
  2. [[名] ] 用來稱呼像貝扇形狀,並且可以開合的東西,尤其是指眼皮部分。
同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蚶仔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