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味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ˇ
部 + 5 畫 = 8 wèi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舌頭品嘗食物的感覺。如:「味覺」、「滋味」、「甜味」、「食不知味」。
  2. 鼻子聞東西的感覺。如:「氣味」、「臭味」、「香味」、「怪味」、「異味」。
  3. 內心的感受。如:「意味」、「趣味」、「韻味」。
  4. 研究、體會。如:「玩味」、「細細體味」、「耐人尋味」。
  5. 菜餚。如:「山珍海味」。
  6. 口味:①滋味。如:「這道菜的口味不錯。」②對食物的喜好。如:「日本料理的清淡,最對我的口味。」③對事物的愛好。如:「這樣做正合他的口味。」
  7. 量詞。用於計算食物或中藥的單位。如:「菜五味」、「藥八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味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èi
解釋:
  1. 舌頭嚐東西所得到的感覺。
    【例】口味、津津有味
  2. 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
    【例】香味、臭味
  3. 感受、旨趣、意義。
    【例】趣味、禪味
  4. 量詞。計算食物或中藥的單位。
    【例】菜五味、藥八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èi
解釋:
[名]
1.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如:「食不知味」、「酸、甜、苦、辣、鹹稱為五味。」《孫子.勢》:「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2.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如:「香味」、「怪味」、「臭味」。
3.感受、旨趣、意義。如:「趣味」、「禪味」。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是以往者雖舊,餘味日新。」《紅樓夢》第一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4.量詞。計算食物或中藥的單位。如:「菜五味」、「藥八味」。《左傳.哀公元年》:「昔闔盧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改用一個丸劑的方子,加入幾味袪風的藥。」
5.菜餚。如:「山珍海味」。《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往年已敕郡國,異味不得有所獻御,今猶未止,非徒有豫養尊擇之勞。」
[動]
1.品嘗。《荀子.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葷,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
2.研究、體察。如:「玩味」、「耐人尋味」。《文選.班固.答賓戲》:「委命供己,味道之腴。」《三國志.卷四五.蜀書.楊戲傳》:「抗志存義,味覽典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氣味、味道。
    例如:芳味 phang-bī(香味)、氣味 khì-bī(味道)、這味好食 tsit bī hó-tsia̍h(這種味道好吃)。
  2. [量] 計算中藥的單位。
    例如:這味藥仔較好。Tsit bī io̍h-á khah hó. (這帖藥比較好。);加一味 ke tsi̍t bī(多加一種藥材或指飯燒焦)。
  3. 味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