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可不是 - 教育百科
ˇ
ˋ
ˋ
  • 漢語拼音 kě bù sh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變)
漢語拼音: kě bù shì (變) kě bú shì
解釋:
  1. 回答別人的話,表示附合贊同的意思。
    【例】可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防人之心不可無。
  2. 豈不是、難道不是。
    【例】他這種殺雞取卵的做法,可不是斷了以後的生路?
  3. 不是、卻不是。
    【例】這次犯錯的是你,可不是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可不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ě bu shì
解釋:
1.答人之語,表附合贊同之意。《紅樓夢》第三九回:「可不是,外頭老實,心裡有數兒。」《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可不是呢?我們生在這一群人的中間,總要盼望同胞發達才好。」
2.豈不。如:「你這種作為,可不是斷了大家以後的生路。」
3.不是,卻不是。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可不是我射不著,我那馬眼生,他躲一躲,把我那箭擦過去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可不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