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斷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zhōng duà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ōng duàn
解釋:
  1. 中途停止或斷絕。
    【例】颱風直撲臺灣東部,風狂雨橫,花東地區對外交通因而中斷。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中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關連字詞
相似詞: 間斷
相反詞: 連續、繼續、持續、延續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ōng duàn
解釋:
1.從中截斷或折斷。唐.李白〈為宋中丞祭九江文〉:「劃三峽以中斷,疏九道以爭奔。」元.黃溍〈上京道中雜詩〉一二首之三:「連山東北趨,中斷忽如鑿。」
2.中途停止或斷絕。如:「颱風從臺灣東部登陸,導致花蓮對外交通中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中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似詞 中止、終止 相反詞 延續、持續、發展、繼續、賡續、連續、陸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