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鴉片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yā pià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 piàn
解釋:
  1. 一種藥品。由罌粟未成熟的果實中取得汁液,和砂土混合乾燥後製成煙土,再經煮沸過濾,濃縮製成。可用作鎮痛劑、催眠劑及麻醉劑等,長期吸食會上癮。
    【例】吸食鴉片不僅會損害身體健康,日久還會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福壽膏、土膏、阿片、阿芙蓉、雅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鴉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 piàn
解釋:
阿片的別名。參見「阿片」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鴉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a-phià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從罌粟果實中取出乳汁,待乾燥後製成毒品。在醫學上可用來鎮痛和止咳。源自英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鴉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鴉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