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灼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ˋㄕㄠㄖㄨˊ:「ㄓㄨㄛˊㄕㄤ」、「ㄓㄨㄛˊㄖㄜˋ」。
  2. ㄇㄧㄥˊㄒㄧㄢˇㄇㄧㄥˊㄌㄧㄤˋㄖㄨˊ:「ㄓㄨㄛˊㄖㄢˊ」、「ㄓㄣㄓㄨㄛˊㄐ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灼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ó
解釋:
  1. 炙、燒。
    【例】灼傷、灼熱
  2. 明顯、明亮。
    【例】真知灼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ó
解釋:
[動]
1.炙、燒。如:「被火灼傷」。《國語.魯語下》:「如龜焉,灼其中,必文於外。」
2.照耀、照亮。清.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盜有徒為賊》:「偕僕掩門戶。以燭灼之,懼有野犬留廚下。」
[形]
1.明顯、明亮。如:「真知灼見」。《文選.曹植.洛神賦》:「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2.著急、急躁。如:「焦灼」。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