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對立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duì l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ì lì
解釋:
  1. 相對而立。
    【例】那座橋頭有兩隻對立的石獅,栩栩如生。
  2. 兩方互相敵對、排斥。
    【例】他們在對立數年後,近來似乎有了和解的跡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對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ì lì
解釋:
1.相對而立。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故事》:「唐制:兩省供奉官東西對立,謂之『蛾眉班』。」
2.兩種事物互相敵對、排斥、牴觸。宋.葉適〈上光宗皇帝札子〉:「至於對立鼎峙,雌雄所爭,則必隆其委任,多其分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對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uì-li̍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兩方互相敵對、排斥。
同義詞: 對抗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對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對立對抗
相似詞 作對 相反詞 妥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