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逃脫學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scape Learning
作者: 張景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如果個人從懲罰的情境中逃脫,而使不愉快或懲罰情境結束,逃脫使具有獎賞的功能,於是個人便學會從懲罰情境中逃脫,稱為逃脫學習。
  逃脫學習是以行為學派的負增強作用原則為依據。首先設計的訓練箱是中間有隔板的一個木箱,箱底有金屬條,可通上電流,箱子中間隔板的上半部可以活動升降。另外,箱內裝有燈光。訓練箱的功用在研究動物的逃脫學習情形。
  通常以白鼠做為實驗的對象。白鼠在箱子的一側,受到電擊後,感覺不快,希望解除電擊的痛苦,在無意中跳過箱子中間的隔板上端,到達箱子的另一側時,就不再受到電擊。電擊是負增強物,而跳過隔板而解除痛苦是負增強作用。也就是說,撤除負增強物(電擊)而強化行為(跳過隔板)的歷程,叫做負增強作用。
  如果白鼠在箱子的另一側停留一會兒,這裡又有電擊產生時,白鼠在無意中也可能又跳回到原來的那一側,如果跳到原先的地方沒有電擊時,白鼠漸漸就學會電擊產生時,要跳到箱子的另一側以獲得安全。這是逃脫學習的實驗情境。
  另一種類似逃脫學習的學習方式稱為迴避學習(avoidance learning),其實驗過程與逃脫學習略異。迴避學習是當厭惡刺激(如電擊)尚未出現時就逃離現場,而逃脫學習是在厭惡刺激出現後才逃離現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逃脫學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