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鮑氏蛇鰻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鮑氏蛇鰻
英文名: Ophichthus bonaparti
描述:
全長為頭長的12-13倍;全長為體高的33-38倍。體中等延長,軀幹部略呈橢圓形,尾部較側扁。吻尖。下頜較上頜為短;口裂伸達眼後緣稍後垂直下方。眼中等大。上頜無鬚或皮突。齒小而尖細,上下頜及鋤骨齒皆為1列。背鰭起點在胸鰭末端上方。背鰭和臀鰭較高,清楚可見。尾端尖禿。胸鰭不延長,後緣較圓。新鮮魚體呈金黃色至乳白色,頭部及吻部散布大小不一的橘黃色大理石紋及斑點,體側另具約有18-27條黑色鞍帶。背、臀鰭緣具不規則的斑點。肛前側線孔約90個。脊椎骨數157-163。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東非、南非和Mascarenes西部,東到印尼、馬紹爾群島和社會群島,北部到澎湖群島(臺灣),南至新加勒多尼亞。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