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46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語出〔論語‧里仁篇〕,為孔子應答弟子關於子與小人之別;唯孔子並未繼續深入探討義利之辨。後至南宋淳熙六年(1179),陸象山訪朱熹於南康,應朱熹之請,在白鹿洞書院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一章,就義利之辨以分子與小人進行深入剖析。後經整理記錄,成為〔白鹿洞書院講義〕,為南宋理學重要文獻之一。
  象山認為:學者為學必先辨「志」,而所須辨的「志」乃是「義」與「利」;「義利之辨」適足以判子與小人。他指出:「人之所喻,由其所習,所習由其所志。」人若志乎「義」,所學必在於 「義」,則喻於「義」矣;若志於「利」,則所學必在於「利」,就會喻於「利」;能喻於「...
謙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虛有禮、嚴以律己的人。《易經.謙卦.象曰》:「謙謙子,卑以自牧也。」《鏡花緣》第八七回:「閨臣阿妹是謙謙子,如此回覆,卻也省了許多脣舌。」
觀棋不語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棋時,不干擾下棋者的思路。比喻不要多管閒事。《醒世恆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觀棋不語真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子五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五教」語出〔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子之所以教也。」
  意思是說聖賢教人,因人品材質高下而施教,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孟子提出子教誨人的五種方法,以適應各種不同材質的學生,可以解釋如下:
  1.時雨之化:對於聰明材質已具相當程度的學生,如同播種時,人力已盡,尚未能自化,若適逢甘霖,便能生長發育,比喻教師對學生若能適時點撥,則如及時雨般滋潤草木,自然可以透悟。孔子對於顏子、曾子等弟子,便常用此法。
  2.成德:是就學生已有的德性,給予教導,使之進而達到最高的境地,...
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與人交談請教中,獲益極多。如:「您的學識淵博,言論精闢,今日與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千里,終須一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送客雖遠,終究要分離,意謂不必遠送。《水滸傳》第九○回:「燕青道:『送千里,終須一別。不必遠勞,後圖再會。』」
正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行端正的人。《明史.卷一七九.鄒智傳》:「願陛下以宰相為股肱,以諫官為耳目,以正人子為腹心。」《儒林外史》第一四回:「相與了這樣正人子,也不枉了。」
子成人之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子應該有幫助別人、成全他人的美德。《論語.顏淵》:「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子交絕,不出惡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子即使絕交,也不說一句惡言。《戰國策.燕策二》:「古之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絜其名。」
子不奪人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有德性的人不搶奪他人喜愛的東西。如:「有道是『子不奪人所好』,既然郎有情,妹有意,你何不成全他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