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03.12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披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屈箕潁6>之高,式允幽明之願。基命宥密,如□如升,推帝居歆,創業垂統。殊徽號,改服色,建都邑,敘倫,薄賦輕徭,慎刑恤獄,除繁苛之政,興清靜之風,去無用之官,省相監之職。奇才間出,盛德無隱,星精雲氣,共趨走於階墀,山神海靈,咸燮理於臺閣。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處的官員。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急速。《楚辭.屈原.離騷》:「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2.潔淨。《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汩磑磑以璀璨,赫燡燡而爥坤。」
1.亂。《抱朴子.外篇.用刑》:「夫法不立,則庶事汩矣。」宋.王安石〈送潮州呂使君〉詩:「有若大顛者,高材能動人。亦勿與為禮,聽之汩彞倫。」
2.埋沒、消滅。唐.韓愈〈雜說〉:「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二》:「自橋為水汩,乃取道翁溪。」
水急流的樣子。《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自食其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朱尊〈屠東蒙詩集序〉:「東蒙少補學官弟子,兵後棄去,躬耕於郊野,自食其力,口不言貧。」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正義·〈詩譜序〉疏》:“孔子所錄,不容十去其九。馬遷言古詩三千余篇,未可信也。”、宋代朱熹、明代朱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度。《左傳》中記載孔子不到10歲時就有了定型的《詩經》,公元前544年魯樂工為吳公子季札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季札觀樂”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對此記載,皮錫瑞據《周禮·春官·太師》賈公彥疏引鄭眾《左氏春秋注》雲“傳家據已定錄之”,認為“傳者從後序其序,則據孔子定次追錄之,故得同正樂後之次第也”(《詩經通論》)。現在通常認為《詩經》為各諸侯國協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後由史官和樂...
古色古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希鵠,南宋理宗時人,生卒年不詳。所著《洞天清祿集》,是一本關於考察、鑒賞古文物的作品。依中國的傳統說法,文具也叫文房器物,趙希鵠在書中列了十項之多,有古琴、古硯、古鐘鼎器、怪石、筆、墨、紙、畫等,同時論述了鑒賞、收藏、裝裱等方面的經驗。趙希鵠提及辨別畫作真偽的方法:古畫會因為時日久遠,沾染灰塵,而呈現黑色或淡黑色,因此散發出一種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具有獨特的氣味。如果是後人仿作的,則多為黃色而且色彩鮮明,沒有任何的灰塵與暗淡的色澤。後來「古色古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具有古雅色彩和情調的書畫、器物、建築、藝術品等。另外在北宋和南宋也均有出現「古香」一詞,如北宋.米芾《畫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衡量。如:「銓度」、「銓時論道」。
古代指選才授官。如:「銓選」。
銓敘:審查公務人員任用資格及核定官階等級。
四通八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群驕慢傲,不入道檢者,為都魁雄伯,四通八達。」「四通八達」指晉代光逸、謝鯤、阮放、畢卓、羊曼、桓、阮孚、胡毋輔之八人。而《朱子語類.卷一一.學.讀書法下》:「看文字不可落於偏僻,須是周匝。看得四通八達,無些窒礙,方有進益。」「四通八達」一詞的意思則是形容對事理明白曉暢、融會貫通。
頹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損毀、敗壞。《宋史.卷二九三.列傳.王禹偁》:「臣比在滁州,值發兵挽漕,關城無人守禦,止以白直代主開閉,城池頹圮,鎧仗不完。」宋.朱熹〈山北紀行〉:「百世踵謬訛,彞倫日頹圮。」
輕而易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朱熹《詩集傳.卷一八.大雅.烝民》言人皆言德甚輕而易舉,然人莫能舉也。我於是謀度1>其能舉之者,則惟仲山甫2>而已,是以心誠愛之,而恨其不能有以助之。蓋愛之也,秉好德之性也,而不能助者,能舉與否,在彼而已,固無待於人之助,而亦非人之所能助也。至於王職有闕失,亦惟仲山甫獨能補之。蓋惟大人然後能格君心之非,未有不能自舉其德,而能補君之闕者也。 〔注解〕 (1) 謀度:揣摩思量。 (2) 仲山甫:本名失傳,因封於樊,故亦稱樊仲、樊仲山父、樊穆仲。西周人,生卒年不詳,周宣王時的大臣,尹吉甫嘗作〈烝民〉詩以稱揚其德。
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這種說法一貫是學界主流白壽《中國史學史》、衛聚賢《古史研究》、蘇淵雷《讀春秋及三傳札記》以及沈玉成《春秋左傳學史稿》等學者均持是說。,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唐代史家劉知幾首先對孔子修《春秋》發生懷疑《史通・惑經》,孫覺《春秋經解・周麟之跋》、陸佃《陶山集・卷十二答崔子方書》都有此疑問。石韞玉《獨學廬初稿・春秋論》:“《春秋》者,魯史之舊文也。《春秋》總十二公之事,歷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筆而書者必更數十人。此數十人者,家自為師,人自為學,則...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